[摘要] 宁夏耕地保护系列报道之一本报记者
宁夏耕地保护系列报道之一本报记者
何玲
“整治面积和全省域面积之比为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近60年来的次;一场贯穿了发展、民生、扶贫、生态关键诉求的国土重新治理;有层次、有重点、有计划重塑一个崭新的、生机勃勃的宁夏大地。”立秋这天,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王政的采访,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这次为期半个月的调查探访画上了句号。
小省区搞出大动作
这里有黄河流域精华的“塞上江南”,是稻花飘香、孕育出粮食产量12连增的黄河金岸;这里有近100万贫困人口,与同步小康梦迫切而艰难;这里是民族区域自治区之一,开放与稳定具示范意义。
宁夏土地资源丰富,低丘、缓坡、荒滩等利用地开发潜力为31.45公顷,现有耕地1929.7万亩,人均2.8亩,居第4位。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的数据表明:国土特征与水资源的分布正相关,并界定了宁夏地貌轮廓的三分法和主要的人地关系格局。
北部引黄灌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25%。以黄河地表水为主,自秦汉以来,修渠筑坝,有“塞上江南”之称,光热水土匹配好,城镇密集,工业发达,也是宁夏高标准农田的集中区、核心区。
中部干旱风沙区面积3.5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53%。人均水资源可利用为均值的1/7。区域固海、红寺堡、盐环定、固海扩灌四大扬黄工程覆盖范围内,黄河水保障程度高,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农牧业尚有很大潜力。
南部黄土丘陵区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22%。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供水工程以水库、机井引提水为主,保障程度不高,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国土资源的低效利用,迫切需要进行国土整治作为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在空间发展规划框架下,促进人口、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马鑫介绍:宁夏以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南部生态移民土地整治工程和沿黄河、清水河流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96万亩这三条主线为抓手,对宁夏近三分之一的耕地进行整理,历时5年,近50亿元资金投入,覆盖农业人口的60%,共200多万农民受益。
推进国土整治“三大工程”,宁夏小省区搞出了大动作。
耕地保护要带着强烈意识去做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卫宁平原、银川(楼盘)平原形成了塞上新天府,是九大商品粮基地、十大牧场之一。
“十一五期间,一年的用地量是四五万亩。2012年以来,新增建设用地增加幅度非常大,一年新增用地达到约17万亩,这与宁夏经济建设速度加快、新上项目多有正相关,同时,耕地保护成为大的挑战。”马鑫说,国土部门既要保护耕地,又要保障发展,压力非常大。
“我们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就是要保两个数,也是国家给宁夏定的约束性指标:全区耕地保有量为165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328万亩。”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开发整治管理局局长张永红说。
在采访中,给记者印象深的是:
一份省委书记的批示。今年5月,中农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召开加强耕地保护、改进占补平衡的视频会议,6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在此次会议的情况专报上做出了近800字的重要批示:要求坚决守住《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划定的耕地保护红线,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双到位、双平衡。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共同保护耕地的强大合力。
一场对书记、市长、厅长们的集训。2014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执法年,区纪委、组织部、监察厅、国土厅等联合强力出台《宁夏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国土资源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下发通知,召集相关部门厅局长,各地市书记、市长,各县区书记、县长120人进行培训。这堂特殊的集训,由国家土地督察西安(楼盘)局局长亲自授课: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土地督察及整改、违法用地警示与约谈,有厅局长表示听完“很有感触,浑身冒汗”!
一段部长与农民的对话。2015年5月,在平罗县城关镇项目区,来宁夏调研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与偶遇的几个农民聊了起来,姜大明问:“这里在没有整理之前是什么样?”农民们:“过去是冬天白茫茫(盐碱地),夏天水汪汪。现在好了,灌进的黄河水,引出是盐碱水,田、水、路、林一起整治,种田方便多了。亩产有1200斤,我们现在都不愿进城了。”姜大明感慨:“看来中北部土地整理是老百姓拥护的民生工程。”
据了解,“国土整治领导小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整治的高机构,以政府主席为组长、两位副主席为副组长,15个相关厅局负责人为成员,并新成立了国土开发整治管理局,这也标志着整治已从国土部门的行业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从而更有权威、更有效率。
扶贫开发:国土整治的宁夏诉求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中认为:一些省份将土地整治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这也是宁夏的一个突出特点。
“中南部生态移民土地整理项目一期投资6.5亿元,整治土地32万亩,分四批22个项目,共26万亩目前已实施。"十一五"期间共迁出的20万人中,安排了9.2万人的生产用地整理,在中北部整治项目中,也有13个子项目与移民有关。”张永红介绍说。
“移民每人一亩地,确保搬出来有田种、有事干。分配给新移民的土地,全部来自实施国土整治的增量部分,老住户的土地面积不仅不会减少,因为搭上了国土整治的顺风车还有了很大改善。移民搬到土地整治项目区后,原建设用地全部复耕,不适宜种植的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生态效益明显。”宁夏回族自治区移民局官员介绍。
按照自治区生态移民规划,平罗县五年内计划安置生态移民4213户,2.05万人,开发整治土地4.06万亩。在陶乐镇庙庙湖生态移民村,记者见到从西吉县搬迁来的回族妇女马芳正在自己院子里忙碌着。她说,她分到的地被华泰农沙漠果菜产业园流转,一年能收入1000多元。
今年是宁夏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十二五”生态移民工作的收尾之年。红寺堡区马渠项目区农田水利田间配套滴灌工程管道已铺设完成,新建泵站正在进行上水前检修,新建的495户移民住房正在进行宅基地平整,新的生活、生产正在展开。
土地整理保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使人口和产业向沿黄地区聚集,南部山区搬出区逐步恢复生态,促进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也为移民丰收的希望、富裕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